有人一听说颅内动脉瘤,就以为是肿瘤,实则不然。虽然名字里有一个“瘤”字,但和肿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壁上的膨出,原本就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点,在不断流动的血液刺激下,形成了一个球形的凸起,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吹起来的气球。您可别小看这个气球,就像是个定时炸弹,一旦爆炸,致残、致死的概率非常高,许多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颅内动脉瘤,等到真正发作时已经非常严重。对于这种疾病,术后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。今天,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的护理相关知识。
什么是颅内动脉瘤?
颅内动脉瘤是血管里的一个凸起,就像是车胎上起泡,在高压下,很容易引起动脉瘤的破裂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,最主要表现为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视力下降、意识障碍等。这些症状突如其来,会在几分钟之内变得更加严重。若出血量过大,则可引起神经功能的损害,如偏瘫、失语、抽搐等。颅内动脉瘤的先兆症状包括头痛、眼睛疼痛、脸部疼痛、视力下降、恶心、颈部僵硬、背部疼痛等。当动脉瘤破裂的时候,会表现为“撕裂式的头疼”,伴随着呕吐、畏光、烦躁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。
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怎么护理?
体位及运动 术后6小时,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,将床抬高15~30度,对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或者是去枕平卧,头部偏向一侧,以保证气道的畅通,防止对切口造成压力;术后患者需卧床24小时,术后制动患肢12小时,用沙袋局部加压6-8小时,术后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下肢推拿,每次5-10分钟。为预防压疮,术后8 小时应每隔1~2小时翻身。在恢复期间要注意活动要逐步进行,尽量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。
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,全身麻醉未苏醒期间要让病人平躺,头部侧向一边,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,减少脑水肿。在此过程中,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、瞳孔、肌力、生命体征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,并及时记录,防止出现并发症。病人需要每隔0.5 小时内进行一次血压监测,同时还要注意有无癫痫的出现。
治疗和用药 采用低流量吸氧,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脱水降颅压、降压、解痉、抗癫痫等药物,对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应用镇静剂。
伤口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、伤口敷料的包扎情况、有无渗血渗出、穿刺侧肢体的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。在应用抗凝剂的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皮肤、黏膜和消化道有没有出血的情况,如果有任何问题,要立即向医生汇报治疗。在疼痛方面,要注意将穿刺肢体置于伸直、制动、仰卧位,如果病人感觉到疼痛难以忍受,可以向患侧翻转60度,也可以小幅度翻向健侧,对受压处进行按摩,以缓解疼痛。
导管的护理 正确地将导管固定好,如果患者有气管插管,要小心避免插管的脱落,保证导管的通畅;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;术后应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清洁;注意尿的颜色、性状、尿量,有无腹胀,预防尿潴留和导尿管脱落。
头疼的护理 对头痛的性质和部位进行观察和记录,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止痛或镇静药,同时还要注意用药的反应,如有需要,还要做头部 CT扫描。
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 手术后第一天要禁食,第二天可以吃半流态的饮食,然后慢慢地向普食过渡,如果是昏迷的话,可以采用鼻饲法。多吃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低糖、易消化的食物。要注意大小便的通畅,不要用力排便,多喝水,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,这样可以帮助排出肾内的造影剂,避免肾功能受损。
处理并发症 术后再次出血: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、瞳孔、血压、生命体征等,躁动患者注意保护患者头部,避免因外力造成的出血,在咳嗽时不能过于用力。
动脉瘤破裂出血: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手术后并发症,一般以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为主,发作迅速,病人会有剧烈的头痛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者还会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的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