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发性骨髓瘤(multiple myeloma,MM)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,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,多发于老年,目前仍无法治愈。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,即“CRAB”症状:血钙增高(Calcium elevation),肾功能损害(Renal insufficiency),贫血(Anemia),骨病(Bone disease)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。常规化疗效果差,目前治疗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、卡非佐米;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、来那度胺、泊马度胺;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治疗为主,有效率明显提高,中位生存期3-4年,最长可达10年以上。治疗前骨病、贫血、肾功能损害、血钙异常以及治疗中、治疗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、末梢神经病变、白细胞减低、感染、口腔疾病、焦虑状态,加重患者痛苦,影响疗效。患者部分时间住院用药,更多时间是家庭康复,故家庭护理非常重要。家庭护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焦虑状态
MM患者多有疼痛、乏力,易出现焦虑、失眠、忧郁、易怒等负性情绪。家人应当充分理解,经常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,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,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压力,保持积极、乐观的心态。
骨损害
MM患者多伴有骨损害,以溶骨性骨破坏为主,部分进展为骨折。骨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,发生率70%以上,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。疼痛部位多在腰骶部,其次是胸部和下肢。若活动或扭伤后出现剧烈疼痛,可能为病理性骨折。MM浸润骨骼时可引起局部肿块,发生率高达90%。故家中物品摆放要合理,不能有障碍物,地面防滑,浴室最好有防滑扶手,避免患者独自沐浴。床以硬板床为主,减少体力劳动,避免剧烈活动,避免磕碰。
贫血
MM患者部分合并贫血,表现为面色苍白,活动后心悸、气促。酌情补充富含铁、叶酸、维生素 B12食物及药物,必要时促红素治疗。
肾功能损害
初治MM患者,易合并肾功能损害,注意患者出入量,观察有无颜面部、下肢水肿及尿液混浊。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等肾毒性药物。适当多饮水;不能正常进水的患者,可通过静脉补液,以便药物排泄。口服别嘌呤醇片,抑制尿酸合成,并促使尿液碱化。禁止食用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。
血钙异常
MM患者多伴有高钙血症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腹痛、疲乏、烦渴、多尿,重者出现心律失常、惊厥、昏迷。应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治疗后,易发生低钙血症,表现为乏力加重,手脚抽搐。注意保暖,监测血钙水平,及时纠正血钙异常。
口腔疾病
MM患者应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抑制骨破坏。易出现下颌骨坏死,故治疗前行口腔检查,治疗中避免口腔侵袭性手术,给予洗必泰液或碳酸氢钠液漱口,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。牙刷要用软毛牙刷,保持清洁干燥,定期更换,避免感染和牙龈出血。
胃肠道反应
MM化疗后易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厌食等胃肠道反应,治疗期间,应避免干硬、油腻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对症止吐治疗,如进食差、腹泻,给予对症补液。
感染
MM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往往减低,易感染,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和肺炎,其次是泌尿道感染。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勤洗手洗澡,勤换衣服,避免接触人群,注意保暖,防止感冒。一旦发热,保护性隔离,及时补液,抗生素治疗。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带状疱疹,多伴局部疼痛,要及时发现,注意保护创面,外用康复新及抗病毒治疗。
末梢神经病变
MM接受硼替佐米等药物治疗后,易出现末梢神经病变,患者多有手足部烧灼感、感觉异常或神经痛。注意保暖,穿宽松衣服、鞋袜、手套,温水洗漱,局部轻度按摩,口服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。
高粘滞血症
MM患者血液中异常球蛋白较高,多为高凝状态,一旦失水过多,易出现深静脉血栓,故出现发热、腹泻时要大量口服淡盐水,及时至医院就诊补液治疗。
MM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不适及治疗相关并发症,多为轻度,家庭护理是治疗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,合理的家庭护理,可该减轻患者病痛,延长生命,提高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