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民以食为天”、“能吃是福”……自古以来,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占到了极大的比重。“牙好胃口就好,身体倍儿棒,吃嘛嘛香!”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,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。然而,随着年龄渐渐增长,很多老年朋友发现,自己不知不觉中出现了牙龈肿痛、牙齿松动的症状,甚至某一天,一颗牙齿突然完整地脱落了下来。“这颗牙表面也没坏啊,怎么掉了呢?”“难道人老了就一定会掉牙吗?”想必很多老年朋友心里都有着类似的疑惑。而想要弄清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了解,牙齿松动、脱落是怎么一回事。
其实,我们的牙齿就像是“树木”,要想“树木”的根系长得稳稳当当,“土壤”至关重要。牙齿的“土壤”就是我们常说的牙周组织,其中包括牙龈和牙槽骨。当“土壤”健康的时候,牙龈和牙槽骨就会将我们的牙根支撑住,牙齿自然坚固有力,吃香喝辣更是不在话下。这时候,牙齿是不会掉落的。反之,当“土壤”出现了问题,无法支持、包裹牙根的时候,“树木”也失去了依靠,稍微一碰,就很容易倒下。
“土壤”的问题,就是牙周组织的炎症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牙周炎”。牙周炎,是因为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侵犯牙周组织,最终造成牙周组织逐渐侵蚀破坏,导致牙槽骨吸收、牙龈退缩,最终牙齿松动。牙菌斑和牙结石通过产生炎症因子和机械刺激等方式,侵蚀、破坏牙槽骨,最终造成牙齿周围“水土流失”。而牙齿在日常进食的过程中,承受的咬合力是非常大的,当牙周组织处于不健康的炎症状态时,牙齿难以负担这么大的力量,自然就松动、脱落了。
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掉牙呢?首先,我们应当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,有利于发现问题,尽早治疗。其次,每个人,尤其是老年朋友们,应当每半年到一年,到医院洁牙。牙菌斑和牙结石是造成牙周炎最首要的原因,但我们无法通过日常的刷牙、漱口将其去除。洁牙不仅可以清除已经产生的牙菌斑和牙结石,还可以通过抛光、喷砂等处理,让牙齿表面尽量光滑,从而减少以后细菌的附着。定期洁牙,等于是定期给“土壤”做个大扫除。只有“土壤”健康了,“树木”才长得稳。牙好了,才能“吃嘛嘛香”,拥抱幸福的老年生活。